时间回到2000年前,在秦帝国崩塌之时,突然一把火,让秦始皇穷奢的梦幻宫殿——阿房宫焚尽。
时光流逝,灰烬早已冷却。
辗转到晚唐,才子杜牧的一篇华章,却让这座早已消逝的琼楼玉宇,在文字中浴火重生,其光芒甚至比当年的金碧辉煌更令人震撼。
那么,这篇赋有何魔力?
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,堪称古代“议论文”的巅峰之作,用笔如刀,字字珠玑。
他并非单纯描绘阿房宫的宏伟奢华(如“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”),而是以此为镜,犀利剖析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源——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民心的彻底背离。
赋文气势磅礴,想象瑰丽,对比强烈(“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…”),笔锋一转,直指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”的历史教训,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。
其深刻的批判精神与高超的艺术手法,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。
当美轮美奂的文字,遇上绝伦精巧的篆书,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?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以篆书演绎的《阿房宫赋》,在墨迹蜿蜒如宫阙残影的笔锋间,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磅礴气势与深沉喟叹。
请欣赏篆书《阿房宫赋》!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杜牧简介
杜牧(803 年-约 852 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与李商隐并称 “小李杜”,以区别于李白、杜甫(“大李杜”)。其诗风俊爽清丽,散文气势雄健,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,博览群书,尤其注重经史和军事。他年轻时便怀有经世济民之志,关心国家治乱与边防安危。
26 岁中进士,历任弘文馆校书郎、黄州刺史、池州刺史、睦州刺史等职,晚年曾任司勋员外郎、中书舍人等官。他的仕途虽不算显赫,但始终关注社会现实,多次上书议论时政,提出过不少军事和政治见解,如《罪言》《战论》等文,展现了其政治才能。
年居于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,故自号 “樊川居士”,生活相对闲适,最终于大中六年(852 年)病逝。
杜牧的诗歌题材丰富,既有咏史怀古之作,如《赤壁》《泊秦淮》《过华清宫绝句三首》等,借古讽今,寄托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;也有写景抒情诗,如《山行》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自然美景,流传千古;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、抒发壮志难酬的作品,情感真挚深沉。
其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,既有时露雄杰之气的俊爽之作,也有清丽婉约的抒情篇章,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善于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内涵。
杜牧的散文成就同样突出,尤其擅长政论和史论。他的散文笔锋犀利,逻辑严密,观点鲜明,如《阿房宫赋》,以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议论,借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秦亡的教训,讽谏当朝统治者,成为千古名篇。此外,他的《樊川文集》收录了其诗、文作品,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。
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查查-股市如何配资-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广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